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
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
Share this post

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[AI 創業] 新電車難題結局:被吞併,或去流浪

[AI 創業] 新電車難題結局:被吞併,或去流浪

Absorbed or Adrift: The Binary Fate of AI Startups

GAINSHIN's avatar
GAINSHIN
Jul 18, 2025
∙ Paid

Share this post

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AI 素養與隱私體驗
[AI 創業] 新電車難題結局:被吞併,或去流浪
2
Share
Upgrade to paid to play voiceover

老實說,過去幾週 AI 產業的併購新聞,密集到讓我感到一種深刻的錯亂。

前腳,Google 才用一種極其野蠻的方式「掏空」了 Windsurf 這家新創;後腳,另一個挑戰者 Cognition 又把它「拼了回去」。與此同時,一家中國的 AI 公司 Manus 為了生存,選擇了自我「流放」。

這些故事單獨看,都只是商業頭條。但把它們放在一起,我才意識到,它們在問同一個問題,一個關於當代 AI 創業者宿命的問題:你的結局,是被吞併,還是去流浪?


劇本一:Windsurf 的雙重收購 — Google 買船長,Cognition 買全船

天堂到地獄:Google 的「人才收購」

對 AI 程式碼新創 Windsurf 的員工而言,過去這段日子宛如一場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洗禮。市場一度傳聞 OpenAI 將以 30 億美元天價收購,讓全員對財務自由充滿期待。然而,夢想瞬間變質。

最終成交的,是一筆更為冷酷的交易:Google 以 24 億美元的代價,透過「僱傭+許可」的模式,精準地「買走」了 Windsurf 的創辦團隊與極少數核心成員,但留下了公司空殼與數百名員工。

這筆交易的款項主要流向創辦人與早期投資者,多數後期員工未獲分文,引發業界譁然:

  • 「創始人在24億美元的大日子裡讓員工背鍋,這是個卑鄙的行為。」

  • 「恭喜員工們,你們現在擁有0美元的100%!」

這種「掏空式併購」反映了 AI 時代一個令人不安的新趨勢:公司的成功,似乎與多數員工的關係愈來愈小。


絕處逢生:Cognition 的「價值觀收購」

就在 Windsurf 團隊前途未卜之際,故事迎來驚人轉折。以 AI 工程師 Devin 聞名的 Cognition 迅速出手,在一個週末內拍板定案,宣布收購 Windsurf 剩餘的「另一半」——智慧財產權、產品以及未被 Google 挖角的全部員工。

Cognition 的介入,不僅僅是一次商業併購,更像一場價值觀的選擇。他們在公告中特別強調,所有加入的 Windsurf 員工都將在此次交易中獲得實質的財務參與,且過往的貢獻將被承認,無需等待新的股權兌現期。這項安排與 Google 的作法形成鮮明對比,無疑是對 Windsurf 團隊一劑強而有力的定心針。

AI 程式碼戰局重塑
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
Subscribe to AI 素養與隱私體驗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PrivacyUX consulting Ltd.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writing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

Share